政策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速递

上海终身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展研究部供稿2020-06-23设置

上海终身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上海终身教育发展的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上海终身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城市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格局基本形成,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全市参加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人数达40万人,参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超过1000万人次。80%以上的机关参加了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70%以上的街镇成为学习型社区创建达标单位,近30%的家庭参加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380万人次的市民参加“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

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学习点组成的社区教育网络遍及所有街道乡镇和村居委。上海老年大学设立东西南北中五所分校持续推动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社区学校内涵建设、居村委居民学习点标准化建设,“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连续三年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终身教育设施和条件明显改善。

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成立上海开放大学成为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平台。建立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成为各级各类成人和继续教育培训相互衔接融通的重要平台。组建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成为终身教育的研究平台。建设上海学习网,15000门课程和75000个课件供市民免费学习。

学习形式丰富多样。融合科技、文广、宣传等部门的优质公共文化和科技资源,建设了8个终身学习体验基地,每年体验学习人次达到90多万人次。老年教育成果展演走进中华艺术宫。“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海诗歌节”“上海读书节”“东方讲坛”“科普大讲堂”和“万部精品图书进社区”等一系列品牌学习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终身学习氛围。每年有近3万个学习团队活跃在各个社区。

体制机制优化创新。颁布《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促进终身教育依法发展。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示范项目和全国数字化先行区数量居全国省市之首。民办非学历教育市场不断规范,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基本形成党政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推进局面,有效发挥了行业机构、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从全球趋势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创建学习型城市,已日益成为各国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北京和墨西哥召开了两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学习型城市墨西哥城声明》等重要文件,为各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路径和保障举措。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必须服务于“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来统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颁布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将我国终身教育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

从上海发展看,上海正在持续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终身教育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扩大教育供给,持续提升市民的学习素养和创新能力,满足广大市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终身学习需求。

同时,也应当看到,上海终身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终身教育发展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终身教育资源供给方式需要进一步拓展;全社会共同推进终身教育合力和社会参与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终身教育服务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于社会治理、服务于老龄化社会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学习成果需要进一步互认与衔接。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推动终身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市民终身学习品质和终身教育发展水平,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形成人人要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生动局面,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主要体现在:

形成文明健康的都市学习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终身学习理念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有效普及,学习成为市民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单位、社区和家庭普遍成为学习的场所,学习型组织和市民学习团队蓬勃发展。

形成开放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建成各级各类教育的“立交桥”,实现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学校教育与市民自主学习之间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形成普惠友好的终身学习环境。建立由多元主体共同推进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完善终身教育基础设施,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优质、均衡、丰富、便捷的学习支持。

形成崇尚卓越的终身学习品质。建立能够激发全社会活力的终身教育制度保障体系,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效果,促进市民学习能够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2020年,终身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有:

序号

主要指标

十二五

十三五

1

单位职工培训参与率(%

70

80

2

参与社区学习的居民(万人次)

360

450

3

老年学校学习人数(万人)

73(人次)

90

4

在岗人员年均学历教育规模(万人)

40

50

5

远程开放教育规模(万人)

80

150

6

群众性学习团队数量(万个)

3

5

7

市民人均年阅读图书量(本)

8(纸质)

20

8

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活动项目 ()

196

500

9

拥有终身学习账户的市民(万人)

66

240


三、主要任务

(一)扩大面向各类人群的教育服务

大力发展高校继续教育。促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推进具有继续教育特色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高校开拓高端培训项目,不断完善学院原给予内涵和方式。

积极发展工作场所学习。推动行业和大中型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促进学习型组织和职工学习团队建设,创造更多在职进修机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举办企业大学。

积极开展老年教育。推进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教育机构、退休职工教育机构的内涵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老年教育并为老年人“老有所为”提供社会实践的舞台,支持老年学习团队发展。

创新发展社区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丰富青少年校外生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拓宽学习通道,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尽快掌握就业技能、提升学历层次、适应城市生活。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积极创建农民“互帮互学”团队。广泛开展面向市民的各类教育培训,通过社区学习与交流等活动,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完善教育体系的衔接融通机制

建立各类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制定科学统一的学分标准,探索各类学分的通存通兑机制,构建学历与学历、学历与非学历、学历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通道,率先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之间的学分互认。

建立各类学习成果资格框架体系。尊重从不同途径获得各类学习成果的价值,通过建立学习成果基准体系,科学认定先前学习经验,并在不同学习成果之间建立等值对应关系及转换模式,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

建立市民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在全市开设市民终身学习帐户,整合中小学学籍和高校、中职校的学习者信息及非学历教育的各类成果信息,形成反映学习者一生所有学习成果的档案记录,畅通市民终身学习通道。

(三)加快推动“互联网+”终身教育

构建数字化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终身学习服务,以上海学习网、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和上海学习地图为基础,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和社会等多种学习平台的作用,使终身教育公共服务方式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教育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市民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教育服务。

推动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将互联网作为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终身教育运行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

促进市民数字化学习。开展数字化学习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广大市民的信息化素养和在线学习能力。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终身学习。开展大规模网上主题学习活动,建设网上学习圈,促进协作学习、互助交流和成果展示,培育市民学习共同体。逐步探索市民网络教育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市民终身学习新模式。

(四)推动终身教育内涵发展

丰富终身学习内容。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入终身教育各类课程和教育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在岗职工的综合素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创新终身教育与区域发展的联动机制,发挥终身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文教结合,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课程与学习活动中,发挥终身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

创新终身学习形式。大力推广宅基课堂、公益课堂、白领学堂、学习中心户等基层创造的好经验,打造公共学习空间。引导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团队,推动学习方式创新。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组织的学习能力。提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海读书节、市民诗歌节、全民阅读活动等项目的影响力,培育和打造一批终身学习的活动品牌。

提升终身教育服务能力。制定终身教育各类机构的建设标准与质量评估标准,推进终身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终身教育从业者资格标准体系,推动终身教育从业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构建终身学习资源配送体系,推动终身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终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终身学习的品质。

(五)优化终身教育服务平台

鼓励学校资源服务市民终身学习。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开放专业、课程、学习资源和人才队伍信息,主动对接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发各类教育培训项目,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服务。推动学校和教育机构实验实训基地向市民开放,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服务。

办好上海开放大学。探索宽进严出、弹性修学、完全学分、学分互认的学习新机制,形成具有国际水准、上海特点的开放大学新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开放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引入国际标准,探索第三方质量评价,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发展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进一步发掘科技、文化和教育资源,优化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的布局,拓展更多的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场所。发挥“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网上体验基地”的作用,优化网上体验学习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体验式学习资源。推动体验基地与社区教育的对接,深化体验项目的学习内涵,开发更多的特色体验项目、特色体验课程,吸引更多市民参与终身学习。

(六)营造终身学习的城市文化

形成崇尚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各类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终身学习,推动企事业单位所属的教育培训机构、党校、行政院校向单位员工和社区居民开放共享教育资源。利用媒体官方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广泛发布交流各类学习信息和经验体会,宣传终身教育成果。创新学习激励制度,探索带薪学习假制度,表彰终身学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推进终身学习的文化载体建设。推进全民读书计划,通过数字资源体验、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新媒体与数字阅读推广等活动,推动阅读方式多元化,建立书香城市。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各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节目、专门栏目、移动读物、主题博客、专家微博,积极宣传终身教育成果。鼓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机构场馆为公众开设终身教育公共课堂,创设和提供各种市民喜闻乐见的学习项目与活动。

推动终身教育的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习型城市联盟等国际组织的终身教育交流活动,学习国际经验,宣传上海实践。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推动各类终身教育机构与海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在学习资源开发、从业人员专业化、最佳实践案例等领域的成果共享,在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七)创新终身教育治理模式

推动终身教育的多元参与。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终身教育的全民动员、组织建设、评估监管、服务支持、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引领功能。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等参与终身教育的积极性,培育各类公益性终身学习服务的社会组织,推进资源共享,建立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终身教育运行机制。协调发展老年教育、职工教育、青少年教育、流动人口教育等各类人群的终身教育活动。

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探索政府购买、项目外包等形式,吸引行业性、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终身教育。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专业组织等手段,不断提高终身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建立市民终身学习能力与需求监测制度,不断满足市民学习需求。积极稳妥地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调节对终身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终身教育的制度建设。修订《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依法推动终身教育。

四、实施工程

(一)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工程

提高在岗人员的学历层次。推进行业对口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为在岗人员提供多样、适用的专业选择。探索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专业一体化建设,提供畅通的学历提升通道。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采用网上网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学习与工作场所学习的有机融合,促进在岗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步提升。

提升在岗人员的职业能力。促进学校与行业的紧密合作,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参与在岗人员的职业培训,研发新的岗位证书培训项目,开拓国际证书培训项目。发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作用,推进“双证融通”试点项目,促进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依托“上海资格框架”,形成在岗人员各类学习成果、工作业绩和实践经历转换认定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新机制。

开展开放式的社会培训。大力推行在线课程注册学习,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的优质资源和优质课程向在岗人员开放,积极提供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成果评价。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为在岗人员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制定学力鉴定标准与学分转换标准体系。

(二)老年教育内涵建设工程

优化老年教育办学体系。明确各级老年教育机构的定位,在“东西南北中”的格局建成后,着力建设市民家门口的老年学习场所,实现优秀资源分布均衡的梯度性体系。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3-4级老年学校运行体系,完善老年机构的布局。形成对养老机构与老年教育的资源对接整合,实现养教合一,教育养老。

构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实施“适需导向”、“引领导向”的课程内容分层,到2020年形成针对不同阶段老年人不同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遴选一批凸显老年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一方面是突出上海地域、文化特点的社区课程,另一方面是突出教师或学员需求的校本课程。

推进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老年教育教师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支持高校开设老年教育专业,培养老年教育专业师资,提高老年教育的专业性。建立老年教育师资库,实施“万名兼职教师、千名骨干教师、百名优秀教师、十大名师”的培养计划,形成一支适应上海老年教育发展需要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三)社会学习组织培育工程

创新学习型组织发展机制。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与事业创新发展相融合,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分类指导,继续开展学习型机关、企事业、社区、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各类社会学习组织的发展,促进全民阅读、家庭学习、社区学习、工作场所学习、各类社会场所及虚拟社区的学习,逐步形成浓郁的城市学习文化。

培育各类学习团队。将学习团队作为社会学习组织创建的重要抓手,形成大量的形式多样、发展活跃的学习团队。搭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平台,制定扶持团队发展的政策。建立团队领袖培训制度,每年开展不低于2000人的团队骨干培训。设立创新型、示范性学习团队培育项目,在全市培育5万个富有特色、有持续社会影响力的学习团队。

推广形式多样的学习组织。不断创新社会学习组织形态,积极推广网上学习圈、学习中心户、白领学习沙龙、农村学习合作社、技能人才工作室、班组学习等正式、非正式学习组织,促进全民学习、万众创新。

(四)市民终身学习资源配送工程

提升“上海学习网”智能化服务水平。建设上海学习网智慧学习互动平台,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全网智能搜索、个性化学习推荐、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根据学习者需求,定向推送在线课程、电子书刊、学习活动、资讯信息等内容。基于学习行为的大数据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

建立全方位的资源配送体系。构建终身教育学习需求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反馈系统,建立科学有效的资源配送渠道。制定终身学习资源分类体系,建立和定期更新学习资源配送目录。依托各类园区、楼宇企业、商区商家、社会组织、社区院校,分步建设覆盖全市范围的“学习资源服务站”体系。

建立学习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网上网下联动,汇聚各行各业的资源和学习信息。结合“互联网+”模式,消除信息鸿沟,帮助学习者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推动线下实体教学活动和线上学习信息互动,形成100个“有实体学习空间、有教育活动项目、有专业管理力量、有标准运营机制、有统一标识配置、有专门评估标准”的学习资源应用示范点。

(五)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工程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推进成人中等和成人高等教育专业一体化建设,促进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做好中职、电中和高职接读开大专本科的“直通车”项目,拓宽学历教育升学通道。促进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加强各类教育之间的融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沟通,办好“双证融通”项目,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通,为学历教育在校生获得职业证书、拥有职业证书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便利。发挥开放教育优势,发展课程注册学习,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习者参与高等教育课程学习。

拓展学分银行服务功能。2020年,为10%本市常住人口设立学习账户,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动态更新学习成果记录。全面实现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学习成果认定,促进同级学校之间学分互认,扩大培训证书和其它各类学习成果对应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转换。完善学分银行服务网络,服务范围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

率先开展资格框架试点。研制建立涵盖各类教育的资格标准,为各类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标准,促进校际学分互认。联合行业协会制定各类非学历教育资格标准,引导培训机构根据资格标准开发、改进课程和教学(或活动)内容等。建立培训证书、工作业绩和实践经历与学历教育资格的等值对应关系及转换方式,搭建进入学历教育的新通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凸显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各部门分工,建立健全实施和考核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指导和推进本《规划》提出的目标和各项任务。各区县政府应制订本区域终身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切实推进《规划》的实施和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依法治教。加强《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执法力度,落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责任,促进终身教育发展,保障市民终身学习权益。修订完善法规相关内容,指导和促进本市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发展。

(三)保证经费投入将政府承担的学习型社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重点支出项目优先保障。鼓励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经费投入,保障在职人员接受职业培训。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探索建立多元、稳定的终身教育经费筹措渠道。

(四)强化监管评估。健全过程性监督和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动态管理,提高规划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加强对终身教育重大项目建设经费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五)动员社会参与加大规划的宣传,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为终身教育发展服务。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完善政府、单位、市民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设立市级终身教育贡献奖项,每年表彰和奖励一批在终身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创新终身教育服务的社会组织。


原文链接:

http://edu.sh.gov.cn/web/xxgk/rows_content_view.html?article_code=30113201600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6926日印发




—  16  —




最近信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