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风采

求实笃行奋进开拓——记人文学院

张瑞供稿2017-03-21设置

人文学院现有43名教职员工,内设传统文化研究所,开设有英语、中文、教育本科专业,舞蹈、声乐、动漫、艺术设计、教育、英语等专科专业,同时开设有中国舞非学历培训,并为市老年大学设计了摄影摄像技术等4个学历教育专业。学院领导班子2人均为女性,专业负责人中有7名女性教师,在一个女性比例占70%的集体中,女性教职工以认真细心的态度、扎实的专业功底、柔和的协调能力,展现了极大的工作能量和积极的精神面貌。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新专业的教学与传播

舞蹈、声乐专业是两个新生专业,专职教师仅为5人,其中4人为女性。新专业开设初期,招生颇为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教师们,也犯愁、也努力、也探索。在有限的开班里,所有的舞蹈、声乐教师珍惜每一位学生、珍惜每一次上课。在上课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琢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琢磨可以开展的招生宣传办法。

教授中国舞的周雨奇老师,在学历招生尚不景气的情况下,大胆开设了非学历培训班,选用了借助电视剧《甄嬛传》而知名的古典舞《惊鸿舞》作为舞蹈学习篇目,吸引到了第一批学习者。小周老师很快意识到,作为入门级的学习,又是成人学生来学习,《惊鸿舞》原作的一些动作难度过高,如果超出学生努力的极限,那么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于是,她一到午休时间就跑到舞蹈房,合着音乐反复编舞,将原作改为略低难度而仍具汉唐舞韵味的新舞。这支舞在非学历班级的教学里,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并经学生的口碑传播,为舞蹈专业带来了许多粉丝和新学生。这之后,周雨奇老师又陆续编排了新舞蹈,如《迷路的羔羊》《佳人曲》《九儿》,深受学生欢迎。

舞蹈好、教得好,这是硬道理,是教师的基本功。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意识到之前的招生困难与知名度不够是有关联后,舞蹈、声乐老师们开始在传播上想办法。周雨奇、万易、孟兆楠、张晓彤这几位舞蹈老师精心录制成品舞视频,将之发布到美拍、优酷等媒体上,并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进行上海开放大学艺术教育的宣传与联络。目前周雨奇老师的美拍已拥有十万粉丝,不少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慕名前来上海开放大学报读舞蹈专业。年轻的海归戴晓露老师一度一个人担起一个声乐专业,不仅要主持好自己的课程,更要花大量精力与外聘老师做好教学上的指导和沟通工作。在这样的工作节奏下,她坚持每学期带领学生举办音乐汇报会,既增强学生的训练和自信心,也是对外招生宣传的极好途径。从服装到化妆、从曲目到表演、从联络学生到联络外聘教师到联络学校相关部门,戴晓露老师既是导演、又是剧务、又是演员。她,更是众多声乐学生心目的英雄和女神!

这一个全部是85后、90后的舞蹈、声乐青年教师群体,用她们的聪慧、认真、耐心,努力探索教学与传播,逐渐在两三年内形成了专业招生逆转的大好形势,提升了上海开放大学艺术教育的社会知名度。

二、春在枝头已十分——人文讲堂的文化大餐

人文学院充分发挥名师的文化效应,2015年起开设人文讲堂,面向总校、分校教职工提供文化大餐,滋养文化心理。讲堂的设立由杨敏教授提议,得到了人文学院众多教师的支持。在管理学院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杨敏教授细心关注到了校内职工对文史哲的兴趣,遂提出充分发挥人文学院鲍鹏山教授领衔的教师团队的作用,为总校、分校教职工提供文化讲座、读书会。她在与总校其他部门、分校教师的谈话里,了解他们的读书兴趣和困惑,由此设计了人文讲堂的模式,创新教学专题与组织形式。教学专题上,目前已开设的有鲍鹏山讲论语、骆自强讲陶诗、洪彦龙讲世说、杨敏讲中外诗歌。组织形式上,利用每周三下午一点到三点的时间,由主讲人带领参与者逐篇细读,共同讨论。在专题读书会的基础上,还插入一些文化讲座,如琴、香、茶体验会。人文讲堂不仅吸引了校内教职工,还吸引了一批社会上的文学文化爱好者。这些参与者成为人文讲堂的忠实粉丝,有人在上课前早早做预习,有人希望自己读着世说新语一直读到老,也有人表示希望能报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2016年4月,人文讲堂入选第18届上海读书节示范引领项目。

人文讲堂的顺利运作,不仅有赖于杨敏教授的设计与主持,也得益于傅传凤老师的组织与服务。作为支部书记,作为青年教师,傅传凤老师对工作总是不计繁琐,勇于承担。人文讲堂的时间在每周三,对教师来说,这天本是不坐班的时间。但傅传凤老师担下人文讲堂服务者的职责,除有监狱点教学任务,每周三她总是提前出现在讲堂里,准备好茶叶、茶杯,调试好设备。更不用说每周发布课程通知、及时回复群里的问题、订书和发书。不论是主讲人,还是听众们,都说有傅老师就安心,就觉得亲切。事情不大,但长期做、长期做好,就是大事。

三、正是橙黄橘绿时——教师职业发展的收获与奖项

教学、科研、服务,是大学的最基本的三项职能。而教师,也是在履行这些职能中得到职业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这些职能。作为一个充满积极工作能量的集体,人文学院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积极奋进、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既内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能力之中,也体现在一些教学成果奖项与科研成果奖项之中。

在教学成果方面,外语专业宋颉老师的微课获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中文专业张瑞老师的微课获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高等教育组一等奖;郭可慧、孙安、田疆丽、万易等多名老师的微课获第四届全国微课程(体系化)大赛一等奖,这些成绩展示了人文学院女教师在在线课程建设中的丰硕成果。同时,人文学院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体现在与市场、行业接轨上,艺术设计专业黄智雯老师获中国第九届美术大赛二等奖;舞蹈专业万易、孟兆楠老师参加2014年国际标准舞公开赛,获职业组第一名;在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中,万易、孟兆楠老师获高级院士资格,张晓彤老师获得A级评审资格;舞蹈专业周雨奇老师获第4届国际舞蹈大赛优秀导师奖、第十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优秀导师奖、第17届上海世界青少年“金玉兰奖”音乐艺术大赛最佳指导老师奖。

在科研成果方面,人文学院前身文学艺术系2013年被评为集团先进科研集体;鲍鹏山教授、孙传远博士获上海开放大学2013-2014年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鲍鹏山教授的著作《孔子如来》获2015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普及读物奖;杨敏教授承担的国家开放大学课题“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研究与实践”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题“上海办好开放大学的策略研究”均取得优秀成果,顺利结题。

同时,为了更好地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人文学院认真准备,已申报成功中国古代文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两个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此为教师搭建科研平台,为专业发展添砖加瓦。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