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开放大学关于全面提高开放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沪开大(201371 

 

各部门、分校(点):

为全面提高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质量,努力推进学校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的整体战略转型,学校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开展继续教育的需要,结合“开放、远程”的办学特点,特制定《上海开放大学关于全面提高开放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试行)》,请各部门、分校(点)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附件:上海开放大学关于全面提高开放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试行)

 

 

                                      上海开放大学 

                                    2013826

 附件:

上海开放大学关于全面提高开放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

(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同意上海电视大学更名为上海开放大学的批复》(教发函[2012]105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等文件的有关要求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开展继续教育的需要,以提高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质量为目标,努力推进学校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的整体战略转型,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开放教育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 的办学宗旨和“有教无类,乐学致远”的校训,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类人群对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为重要使命。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结合学校“开放、远程”的办学特点,不断提高适合学生的教学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学校品牌和社会声誉。

二、实施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围绕“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教学基础建设与保障,优化教学运行系统,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不断提高学校开放教育质量。

三、基本原则

(一)整体推进,全程覆盖

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教育教学源头入手进行顶层设计,统筹部署。根据开放大学系统办学的特点,以加强质量管理为抓手,坚持“六个统一”(统一培养目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资源供给和统一考试测评),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确保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实现学校开放教育质量的系统联动提升。

(二)聚焦内涵,破立并举

在学校开放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办学系统以及信息化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总结经验与不足。在确保在校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稳定有序的同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敢于面对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提高破解难题的决心和能力。

(三)评建结合,务求实效

通过建立标准、优化程序、科学评价、有效改进,逐步形成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着力推进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有效推动教学服务能力与水平的稳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一)不断提高对开放教育质量的认识

1.进一步明确提高学校开放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所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新型大学,不断提高学校开放教育质量,是学校践行“两个一切”办学宗旨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开放大学的重要前提,是开放大学开放、包容的重要内涵,是办好人民满意开放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全系统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2.树立学校开放教育质量观

树立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职业发展能力,注重教学过程与实践应用,注重灵活方便与支持服务,注重人文关怀与坚持质量标准的学校开放教育质量观。以此作为全体教职工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和促进学校开放教育质量提升的自觉行动,为学校实现内涵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坚持学科专业内涵发展

3.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对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进行统筹设计,合理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实现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规模与质量的统一。通过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本科新专业建设与原有专科专业调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举措,并加大相应的投入力度。

4.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开放、合作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学校与政府、企业及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参考人才培养和行业准入要求,积极引进、应用优质办学资源,探索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以及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历与非学历的沟通,探索实施以课程/课程模块为单元的学分制管理,大力推进课程开放。

(三)提升专业、课程与资源建设水平

5.进一步明确专业、课程与资源建设的要求

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体现“有理论、重应用、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课程建设规范,在对课程/课程模块进行全面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改革课程内容。建立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完善立项、过程管理、结项验收、跟踪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努力提高资源建设的有效性。

6.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总体设计。合理设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教育相互支撑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与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强调基于平台的互动和学习支持,探索反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创新。

7.提升教学资源建设与引进的品质

注重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一体化设计,跟踪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强调资源的特色和创新。不断提升各类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水平及应用能力,重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大中外合作课程的建设力度,加强与普通高校、网络学院和社会的资源共享,引进院士资源、名师资源、国家精品网络课程资源与国外一流资源。

(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8.重视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进一步推进网上网下教学一体化设计,合理设计面授辅导和网上教学的内容与结构。进一步推进教、学、测评一体化设计,将面授辅导、网上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测评、反馈、改进整体设计,贯穿于教和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9.推动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结合学校开放教育特点,从自建实验室、共享实践资源、建设引进基于网络的实践资源以及结合学生在岗进行实习等多个途径开展实践教学。以“必须、基础”为原则建设校内教学实验室,共享开放大学系统内部、普通高校、公共实训中心以及社会的实践资源,加快远程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将在职学生业务需求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有效开展在岗实习。

10.建立高效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制定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网上教、学、管理与服务流程,打造专业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完善“一站式”支持服务窗口和网上平台,建立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警系统”,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予以必要的提醒与帮助,并为续修生学习提供支持。

11.开展科学有效的学习测评

加强对学习测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创新理念和方法。把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测评重点,不断提高命题的科学性。探索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试(考查)与其它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测评模式,大力推进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不断优化考试组织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考场监控,探索常设考场运行机制。

(五)加强学风建设

12.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风气

对学生的需求开展常态化的调查和跟踪,进一步明确对学生学习到位率的底线要求,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计划。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学生思政工作,依托社会力量,精心组织一系列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的系列讲座。根据成人学生特点,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评选表彰、宣传奖励为抓手,以网络平台为阵地,不断推进学生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

13.加强学生工作及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以思政工作和辅导员工作队伍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进一步加强建设,制定工作职责,定期开展培训、总结和交流。通过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引导与激励,不断提升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系统学生会的建设,制定优秀学生会标准,定期召开系统学生会干部的培训,组织开展优秀学生会评选、表彰,激发学生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六)科学开展质量监测与评价

14.加强教学质量的内部评价

以学校自主开设的三个本科专业及课程资源建设为先导及重点,建立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的指标体系,明确评价内容与方法,拓展评价途径。设计开发教学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有效实施教学状态数据的实时监测。运用“PDCA”(即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理念,形成质量管理的闭环运行。

15.创新系统办学二级教学督导机制

根据办学实际情况,建立总校、分校二级教学督导队伍。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学术指导与管理监督结合,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的教学督导队伍。明确二级教学督导的分工职责以及管理运行机制,定期开展督导工作培训学习与总结交流,不断提升教学督导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16.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的外部评价

在认真做好教育部、市教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实施的各类质量评价的同时,积极引入专业组织或机构的外部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声誉。先期通过第三方测评机构,针对学生、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满意度开展调查与反馈,为质量评价与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与参考。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学校教学指导与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

1.组建学校教学指导与质量保障委员会

学校教学指导与质量保障委员会(以下简称“质保会”)是学校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决策学校有关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质量保障和提升等重大事宜;健全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监督各个有关教学质量保证的工作机构执行情况。质保会由学校校长任主任,其成员由学校分管领导、教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若干学院(分校)领导组成。

2.组建系统质量管理的工作机构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为质保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学院系部、分校可根据教学工作及质量管理的需要组建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机构。工作机构接受质保会领导,其成员、职责、工作方式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相关细则,报质保会备案。

(二)健全严格的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3.做好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的顶层设计

总校和分校共同组建专项研究团队,认真学习普通高校、国内外知名企业、国内外开放教育机构关于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的整体设计与实践运行。

4.健全教学质量标准,优化管理流程

按照“减繁增效、科学规范”的思路,认真梳理学校教学运行过程各环节的流程与职责,确定相应的开放教育质量监测点,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不断完善质量监测、反馈与改进机制。

5.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学校配套设立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的专项经费。质保会依据年度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价情况,建立全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学校以此作为对学院系部、职能部门以及分校进行考评、激励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推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坚持“人才强校”的事业发展战略,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开放教育的特点,合理规划教师队伍、技术服务队伍和管理队伍的数量和结构,根据各支队伍的业务性质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建设方案。

7.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发展为基础,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知识、学历和学缘结构,提升高级职称比例,加大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引进理念,使得学校专任教师、普通高校教师、企业专家在数量和结构上的相对平衡,建立兼职教师的管理和运作机制。

8.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进一步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健全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实行师德和业务表现并重的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学科、教学改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实现“科研促质量、科研促教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9.坚持分层分类的队伍建设格局

根据总校和分校办学分级管理的特点,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系统观念,形成分层分类的建设格局。建立总校和分校人力资源共享的系统师资库,积极探索系统合作共建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通过学习培训项目的同享机制,提升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的能力。

(四)建设完善的办学系统和服务系统

10.完善学校办学系统布局

制定上海开放大学分校设立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程序,结合区县、行业对人才培养发展的需求及学校发展的定位,根据系统分校各自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特色,不断优化系统分校的布局结构。形成有效的准入退出、条件保障、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绩效考核,以及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统一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11.加强招生的统筹管理

按照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统筹规划布局,根据上海各区县人口规模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各分校的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和历史招生情况等,在对生源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面向在职成人,科学合理地制定开放教育招生计划和方案,本着实事求是、树立品牌的原则,严格开展招生宣传,促进教育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12.推进对分校的支持服务政策研究及组织实施

  以系统分校“开放大学改革与发展项目”为抓手,每年组织分校在转型与发展、支持学生创新活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项目研究与检查,总校逐步加大对分校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并要求各分校积极主动切合区县政府有关教育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努力工作,获取更大的帮助和指导,进一步提升系统教学服务能力和品质

(五)推进学校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3.建设新一代学习平台

以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为契机,根据学校教学模式创新要求,借助于“云服务”等先进理念及移动、微信等技术手段,搭建学校云计算整体基础框架和数据中心,建设高质、可靠、可扩展的新一代学习平台为。同时,在梳理现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整合、完善各类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在课程资源、学习测评、支持服务等方面加强信息化支撑。

14.建设学校城域网

建设高速可靠、覆盖面广的学校城域网,提高网络主干设备的性能指标和处理能力,为新一代学习平台及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传输环境,实现总校和分校之间的高速互联互通。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实现校园网的多种接入形式,为互联网、移动、IPTV、数字电视等多种通道的远程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丰富的信息服务。

15.推进开放教育数字化环境建设

探索构建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包括跨终端的“云教学”和“互动体验的3D教学”,为师生提供体验式教学与实验,支撑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开展多种学习资源可用性测试和教学过程实时监控评测研究,并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验与数据分析,为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支持服务。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试行三年,学校将根据转型发展及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与完善。希望各教学相关部门及系统各分校认真落实,结合各自职能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务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学校开放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