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康副书记在集团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7-04-01

各位老师、各位同志:
    昨天张校长作报告,我也感受到很大的教育。我觉得张校长一直是如此,对青年干部是高度的肯定,张校长讲到我们青年干部好的地方如数家珍,而且对我们青年干部高度的信任,而且对我们青年干部充满殷切的期望,讲的是肺腑之言。
    昨天我一直在想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做队伍建设具体工作的同志,从张校长这个讲话中要体会怎么能做好我们的工作。昨天晚上张校长一开始唱了首《青藏高原》,是站地高看地远;今天康庭书记七个故事里面都有关键词,我觉得体会又很深,所以康庭书记又唱了一首很好的《康定情歌》,充满感情的。我记得一位老领导,有时候打个电话给我,他说惠康你来吧,我说干嘛呀,他说我给你讲讲故事,我知道我又要受教育了。从培训班的角度,按照张校长要谈心的要求,能不能讲些我们能够共勉的话,也是提醒自己的话,也是给自己去做好的话,我结合工作,结合我们这个环节上的要求,结合我们青年干部发展,我谈四个方面想法。
    第一个方面,把勤于职守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
    我和组织部最近在讨论一个问题,去年集团的“八字”方针“基础和创新”,组织部做了许多工作,德骐同志汇报了十项基础的工作、十项创新的工作,当然还有许多我们应该再进一步去做的,也有遗憾的地方;今年是科学发展的问题,这对我们的组织工作,对我们的队伍建设,提出什么要求?康庭书记刚才讲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科学性。从队伍建设来讲,我们到底怎么样把集团发展中有些规律性的东西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性东西如何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我们集团的经验和集团的实际情况如何来分析,发现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又怎样来客观、准确地找到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集团班子作出决定以后我们在付诸实施的时候也要讲科学,科学精神的最后结果取决于我们的分析、我们的对策、我们的实施是有效果的,检验的标准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大家共同沟通的一个想法,这也是我经常在人事部、组织部讲的。张校长昨天讲到发展中的三个方向的时候,关键是我们的队伍建设。张校长对我们的要求呢,包括民主生活会上,张校长也提起过,包括康庭书记也一直说,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要有个队伍建设的好的总体规划,这句话我一直记住。什么含义上来理解我们总体上的一种规划,张校长在队伍建设上确实是花了很多心血,我们要在具体工作中做得更好。
    昨天张校长讲到我们集团有一支比较精干,整体上很有战斗力,总的规模控制的比较好的队伍,真的很不容易。我们600多的同志,做了很多公益性的工作,但是我们的创收3.4亿左右,就是一个企业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教育电视台,我问过张校长,电视频道中广告收入过亿的大概是多少,张校长说相当好的电视台跟他们不能比,我们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对我们是不公正的,他们一般的有200多人,多的有300多人,我们教育电视台的同志是125位。我们办学当中,就像开放教育学院,8409名学生,我们85教师,最多包括有四、五十个兼职教师,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教学任务。一个上海师大,也就是八、九千学生,教职工就是3000多人。我们这支队伍是相当的不错。但是这个里面又蕴涵了什么问题,我们控制规模这是必须做的,但是我们每年有几乎有20名左右的退休同志,我们怎么来保证必要的工作,同时根据我们的工作,一定适度地控制规模。我们这支队伍大概事业在编的是73%左右,非事业编制的27%左右,都是我们集团的组成部分。我们集团分类明显,教育教学大概占41%,电视中专占18%,教育技术占25%,其他占16%。按工作板块的分类能不能更加科学点,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是不是完全科学?分类和整合都在讲,但怎么搞呢?整个队伍600多人,还是比较合理,从学历上讲大专以上占80%,本科以上占54%,71%有职称,但只有2%是正高。张校长提到集团人才队伍有五个不足,特别是有很多的缺口,学科带头人,开拓人才、经营人才等都很缺,干部队伍建设形势是比较严峻的。远程教育集团有支很好的干部的队伍,但碰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青年干部的培养问题,正副处级干部68位,在岗在职的56位,男处长的平均年龄是54.9岁,正处长平均年龄是51.5岁,如果按照这个情况的话,07年的时候怎么办?班子很重视这个问题。
    要信任我们的年轻干部,要有舞台让我们的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一定要理解和支持来做好这项工作。我的理解是迫在眉睫,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我们人才、有赖于我们干部队伍的有序的延续,这是相当重要的。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这项工作,这三年提拔了处级干部24名,现在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近三年我们处级干部有14个退休,我们的后备队伍也很吃紧。
    教师队伍一直是我们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系部的教师现有85位,年龄结构比较好,85位教师中实际上有近30位是近三年引进的,年龄都差不多的,这引进有好的地方,也有我们着隐含以后的引进政策会作些调整,但真正要引进四、五十岁的副教授、博士确实也很难。还有一个,我们教师队伍当中职称比例的问题,张校长说全力支持条件好的同志加快速度跑正高,张校长昨天讲了五位同志,还有可能其他同志,如果大家需要我们组织人事工作的做点什么就尽管说,我们能办的尽量会办,帮不上的我们也会如实说,大家一定要努力,包括有些同志,要在职称方面多考虑一些,在其他方面少考虑一点。还有我们在考虑一个问题,07年可能提出一个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意见,因为我们是远程教育,因为我们教育技术服务等等,专业技术建设这是交叉的,这一环到底怎么做?我有时候经常在想,我们有种责任,做不好是很大的错误。
    我头脑中老是两个六,一个“六”是600多人的队伍,一个是6000万的非学历教育的指标,我有时候说6000万压力够大的,6000万怎么由大家配合一起做好,真正感觉到有责任的是我们600多个的队伍问题。我确实感到这个工作是有责任,但是我有信心,和大家一起有信心做好这个工作。
    我到集团后体会很深,一个是我们有个好班长,有个好班子。张校长对队伍建设一直是相当相当的重视;碰到什么问题我都会去敲康庭书记的门,我说老法师,这个事情能办吧?昨天晚上我回家后在想如何把这个工作做好,如果张校长讲的“六气”做好了,我们队伍建设会有很大的长进。中国人讲精、气、神,实际上中国人最讲的是股气,所以我们队伍建设也有这样的要求,就是怎么把人才队伍建设做得更加的科学,当然其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第二个方面,把尽于职守与不断学习能够结合起来。
    现在因为我们说要形成学习型的社会,形成学习型的集团,学习型的处室,自己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干部,学习确实很重要。我总是在想,作为一个干部,我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反正我是比较喜欢看东西,比较喜欢看的时候动动脑筋,为什么呢?因为我感觉到我们的基础不如大家。刚才讲到,我们这一代人是文化大革命过来的,文化大革命你把这几个字结构调整一下,就是大革文化命,这是当时的实际,所以我经常对我的小孩子说很羡慕你们,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知识结构上是残缺的,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有时候我想最好礼拜六礼拜天有个半天,能够翻翻《读者》,我觉得《读者》挺好,文章比较短,有点修身养性的,调节情绪的。
    我们要带着问题学习,这次培训班提出的许多问题很好。比如说第一组提出了个问题,陈奇星教授提出要驾驭规律,规律能驾驭吗?规律是客观的。这个问题我也要想一想,因为我不是搞哲学的,但是我觉得曾经我也用过。就是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规律可以被利用的。我又去找了《辞海》,《辞海》有“驾驭”这个词,《辞海》有“规律”这个词,但是它这两边都有这个固定的搭配,到底指的什么?现在好了,电脑是很好的学习工具。我就打进去“规律可以被驾驭吗”,跳出来的是一个问题,“规律是可以被驾驭的”,答案是“钩”(正确),规律是可以被驾驭的;第二个题,规律是不可被驾驭的,答案是“叉”(错误)。它就说了这个道理,驾驭的意思就是被利用。后来我再看看,人家在“驾驭规律”上面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东西。正好看到新华网的一个访谈网。《新华网》上有很多关于驾驭规律的。吉林有个市委的副秘书长,我记得叫陈淳,新华社的记者采访他,说你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就说了一句话,他说我有个习惯,喜欢接触问题,喜欢梳理问题,喜欢在问题当中找道理,我的经验最主要的是在认识规律的上面去找驾驭规律的办法。他讲了个“四要四不要”,要见不要躲,哪有干部怕群众的;要疏不要堵,要疏导,不要不给人家提意见;要冷不要热,不要脑子发热;要柔不要刚,特别是对群众。对待群众他是这么说的,后来悟出个道理,实际上我们身边都有,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规律要经常考虑是可以被利用的。我想到了水,水是从高处流到低处的,这就是它的客观规律,但是,给予一定的条件,它是可以往上的,这就是驾驭规律的一个问题。我还看到很好的一句话,风向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帆向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个呢,在学习不断发现问题。第一组在这些争论、讨论以后再分析,我们要把握理论的实质,我们学习不能学点皮毛,能够谈话当中多点词汇,或者是比较时尚的等等,我是最反对我的研究生搞这个的,我说你不要用不明白的表达方式,有时我们一讲到这个东西很简单的,那么我们就在花俏的词汇上来表明这个东西我们是很有学问的,毛主席讲的很有学问的就是深入浅出。
    这一次大家都谈了很多具体的东西,包括X理论和Y理论。大家有时间再看看。大家还提出个问题,领导和管理有什么不同,我只能说领导和管理是相通的,当然也是有区别的,领导学的许多理论基础是管理学当中来的。但是现在如果你有兴趣搞领导学、搞管理学的话,千万不要停留在X和Y,上次那个权变理论叫做超Y理论,是莫尔斯和洛希的理论,是可以变通的,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去看看Z理论,这很有好处的。我自己觉得没有全盘地接受这个理论,因为Z理论带有东方人的色彩,它的提出者叫威廉.大内,后面那个大内就是日本人,他是美籍日裔人,他写了这个东西。他提出的命题是A组织要向Z组织转化,A组织就是“美国”第一个字母A,就是美国人要向日本人学习,挺有意思。他谈了十三个条件:首先要考虑发挥好的品质,发挥好的作用,整个团队,它带有日本特色的东西,他最主要的概念是说人是有团队的,人的关系是微妙的;第二个是讲要不断地分析指导思想和宗旨;第三个是共同地来制订战略,这是与美国文化很大的差别的,它的决策都是共同的,集体的;第四个合作、协调和激励;第五个要掌握弹性的人际关系技巧;第六个尽量要让每个员工都理解;第七个要有工会的参与;第八个要有稳定的制度,部门制度;第九个要有个合理的考核、退出制度,美国的考核很流行,很看重短期考核,日本的考核注重长期的考核;第十个个相当有意思,经常轮岗的;第十一个基层要被发动的;第十二个管理是要参与的;第十三个是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个人与组织是需要全面整合的。按照大内的角度,形成这样的组织需要十到十五年。大家有兴趣还可以去看M理论,这是人性化管理理论,我还是强调这一条,学的当中不要照搬,但是去散发性地考虑一些问题。还在学习中要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我总觉得思想方法太重要了,有个组提出了要多学一点哲学,多学一点心理学,这挺好。我很想很想和大家一起多学点辩证法,学了辩证法,你才会更加成熟。我们经常讲辩证法,三大规律是联系的、全面的和发展的,随着你工作经历以后你都会有一种新的体会和认识。昨天我跟张校长在讲,这六气有联系,不信大家组合一下看,第一个是志气,第二是勇气,有志则勇,没有志气的人你说还打什么呢?第三个是正,第四个是大气,人正,身正乃大,我师范学校出来,我一直觉得非常好的就是“师范”两个字的解释,什么叫师范,师范培养的是什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总觉得青年干部可以找到它的关系,第五个是灵气,这不是要求我们青年干部要智勇双全吗?我们通过不断的分析。
    我们工作中有三个字,数、量和质,三大规律中就有个质量不变的问题。还有一个我很想说的就是度。张校长经常讲,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第二句话就是一定要有质,一定要精益求精,没有质量是空的。第三个在工作当中特别要考虑一个度,任何事情都是在变化的,任何事情都是有条件的,要解决任何问题,都是需要有条件的。我讲的两个个性问题,有些同志想多了,我真的是好意。从管理思想来看, 我的基本判断是好人,是具体的、是有个性的人,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下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来尊重人。所以当时我说个性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只有个性多元你这个集团,你这个单位才是会有活力的。但是个性它也有个度,比如说我们说有个同志很直爽,有什么说什么,这个个性好吗?好,但你作为行为处世的基本要则行吗?老实说不行。可能引发了另一个东西是什么呢,可能有的时候,你的实话实说,不顾时间不顾地点不顾环境,我们在工作中、在自身发展中增加自己的修养。
    第三个方面,把努力工作和良好的心态结合起来。
    比如说忙与快乐,一定要让大家在忙的当中享受快乐,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也在想,我们是搞人的工作的人,有时候给大家提要求,提希望,有的要求必须针对我们自己,你不要认为你都是正确的,可能也犯错,所以,忙并快乐着,应该成为整个集团的氛围。但是有个很重要的,就是自己在忙的当中怎么寻找快乐。心态很重要,尤其是在一个现代化的,高节奏的,说得不好听点在一个比较浮躁的社会里,心态的调整更加重要。我讲得很简单就是我们要有种积极的心态,心态必须是积极的,你不要把平和放在第一位,这种积极的心态也是一种振奋的精神,进取的态度。还有个对人的问题,可能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接触到这么好的同志,这么多的同志,是一种缘分。我记住周国荣同志的一句话:“助人者天助之”,凡事我们都要想得开一点,多在思想上留下一点好的东西。第二个,我在想要有个平和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在于追求,但是尽量让自身的心态平和一些。这里面可能要有多一些感恩。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组织培养的。每年一度,不管我有什么事,插队落户过来请我,我肯定去,我觉得不容易,大家有这么几年的缘分。而且我觉得,比我们有能力的,比我们聪明的,比我们能干的,身边到处都是,可能也是一种机遇,但最主要的是组织上的重视,组织上的安排。我总想多一点感恩,在家里也多一点感恩,在朋友中也多一点感恩。这是调节心态中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呢,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张校长昨天提到一个要淡泊名利,我在想,我们在互相沟通淡怎么淡泊名利,我跟我的下岗的朋友不会跟他说你要淡泊名利,他不会有这个问题,可能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心里的变化是名比利更会纠缠人心,特别这个时候要放平心态。这次开人大的时候,我看了宋秀岩的一个报道,她是中国唯一的女省长,青海的,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她是中国人大的一道风景线。她是个女省长,形象很好,她讲了三个观点,一是做人低调,二是公开做事,三是心态平和。我觉得她肯定作为省长贯彻在工作中,那平和在什么地方,她讲了,就是不要有过多的私欲和物欲,这个真的很重要。
    还有个问题,我们就是要经常地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别人,有的时候去理解人真的很重要。我当时在教务处,干了三个月我就在教务处讲,你要理解教师,你不要说教师很难弄,知识分子怎么样,教师相当的辛苦,相当的不错。到了系里面,我就对系里的老师说,你们别骂教务处,教务处的辛苦你们不知道。有的同事说你做在那个位置了就这么说,我说你不信就跟我换换。我做教务处这个活比我上课苦得多,而且我又是喜欢上课。还有每个工作岗位、每一个经历都是一个成长,实际上教务处对我的提高是很大的,尽管我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但知识结构当中更加开阔了,因为我要考虑理科的专业问题,而且考虑工科的东西,这些我都不懂,但是你得努力地去想,去学,直接变成自己的东西。后来又叫我搞人事工作,我就觉得人事工作千万要体谅实际部门工作的同志,因为这对他们非常重要。
    上次小组小结是我讲到个性和责任的问题,我觉得既然到了一个组织体系,怎么样把自己的兴趣能够尽量地和你目前的工作协调起来,这样才能心态更好些。所以我总觉得每一个经历对人来说都是学习,都是一种收获。
    最后一个方面,把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团队建设结合起来。
    团队精神,我们经常提到木桶原理,木桶理论定位是是讲什么,你盛水多少是最低一块板决定的,我们对每个理论都去思考一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块板短了怎么办?这是它提出的问题,你是去补,把它补长还是怎么样?当然这块板坏的程度,短的程度不知道。如果有一定基础的话,必要前提是把它拔高。中国的木匠、外国的木匠都很聪明,这个板,有一个齿轮一样的这样接口,才能够提高。我在部队里面很严格地受过两个月的训练,我记得的一句话,不能让任何一个战友掉队,可能同我们现在的末尾淘汰是有根本的不一样,我更倾向于前者。任何东西都是很柔软的,包括我们对参差不齐的不同表现,能不能都积极地动起来,把你脑子的不满中转化为一种建议,多提点建设性的建议,都是可以做的。当然这块板如果是实在是无法雕了,那是另外回事情。还有可能从木桶理论中引出的第二个思考,一个是长度,还有个紧密度。这个水能够装多少,跟它的紧密度有关系。第三个是规范的问题,好的木桶都有个箍,还有种均衡度,这个木桶的底板一定要平,平了才能多装水,如果过分的凹上去了,你反而水少装了。我们一个好的团队有个协调度的问题,毕竟你这个木桶并不是一个独立王国,你是和其他的木桶放在一起的,你怎么协调?好比要挑两个桶,你怎么处理好两个桶,你挑水的时候,你这个身体是往哪里靠的?是往装水多的那个桶靠的,要不然它不平衡不协调。我在想,一,任何一个好的团队是有序的,尽管它可能是个非组织的,但是它应该是有序的,这个有序产生什么?它的指令是完整的,明确的,还有一个,比如说在一个团队中可能另外的同志反应程度比你还快,这个时候怎么办,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指令出去了没有原则性错误的话,不要去纠正它。这些都是可以我们来考虑的问题。还有,昨天我挺高兴,好旁观者清。昨天PK的是朱震旦的侯宝林和顾爱红老师、盛英洁老师合唱的歌,因为我们这样的活动的时候,前面的歌你要说创新的话很难的,后面的他们组的合作是个好的方式。但是我觉得这里面的选择比较贴近的,我可能没有记好,我第一次听这个歌,歌词里我记住了两句话,“青春的追逐,我终于翱翔”,所以跟我们的主题十分的贴近。朱震旦不容易,字正腔圆,这么一大段,但选择了一个很难的段子,侯宝林的段子并不是人人好说的,是同他的形象,他的内涵是有联系的,朱震旦你觉的吧,还有选择什么,这个段与段之间,包袱主要在哪里呢,我听下来就只有一毛、两毛和梆梆,其他我都没有记住。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大家在一起都很高兴的,也从大家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受到许多启发。我为什么跟朱震旦的讲的这么多呢,因为他是我们组织部出来的,他理解我。谢谢大家!

建议上海开放大学(原上海电视大学)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地址:上海市阜新路25号 联系电话:(021)6502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