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办学策略

2008-04-27

    课题组成员:卢琦、吴飞、王松华、邵宇、陈海建、何琦明、黄复生、毛军权、盛英洁
    执笔人:黄复生

    针对专题,我们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1、“暗访”与交流。自3月16日开班以来,本小组有同志不止一次地以“暗访”形式对继教学院的项目开拓作了一定调研。并选择机会接触到集团继续教育学院的一线办事人员,在日常交谈与沟通专业性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如市总工会与集团合作举办的工会女职工干部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等一批新项目已经启动,但与此同时,许多具有市场前景的新的非学历教育项目还有待我们去发掘探寻。由于人手缺乏、一些机制、体制上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所以与有关方面接洽虽多,但实质性成果并不十分明显。2、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问题思索。小组成员经常会上网查询了解一些与远程教育、非学历成人教育培训有关的资讯与案例,特别是结合我们电大教学系部的一些学历教育遭遇到的挑战来思考非学历教育发展问题。3、课题研究。结合合作申报的集团课题,揣摩研究如何以新专业的申报来带动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新通道,或者说如何反其道而行之,以证书类非学历教育项目来推动课程模块之间的整合与嫁接,如法律类与财经类的结合:税收规划师等等。通过各种努力,我们的报告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对集团非学历教育基本情况的认识
    集团目前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机构除继续教育学院以外,还有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学习广场”事业发展部、成职教育中心、西区培训中心等。自2001年以来,上海远程教育集团非学历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积极探索与政府、行业协会合作办学,培训、考试的年度规模一直保持在50万人次左右,成为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学校受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市保监会等委托,承办了教师资格课程考试、自学考试、全国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等项目;与市总工会、市交警总队合作,举办了EBA、交通安全教育学校等项目;还与香港公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了MBA高级课程培训班、硕士研究生班等,这些项目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集团也正在充分利用系统优势,扩大办学规模,降低办学成本,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近三年来以上海电大分校(工作站、教学点)的名义开展过继续教育项目的有20家,占77%;项目主要有EBA(10家,占38%),计算机培训(7家,占27%),外语培训(4家,占15%),行政执法(4家,占15%);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人次规模在500人以上的有4家(占15%),1000人以上的有4家(15%),2000人以上的有8家(占31%),3000人以上的有4家(占15%);项目来源于上海电大继教院有10家(占38%),来自计算机考试办公室的有5家(占19%),来自政府项目的有3家(占12%),来自其他来源的4家(占15%)。上海远程继续教育的现行机制是实行以经济指标为主、兼顾社会效益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上,坚持以项目责任制推动内部管理运营水平的提升,组织全体员工以项目业绩为目标,做好各项目的运作工作。

    二、充分认识到发展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很有信心
    我们认为与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教育今后必将成为我们远程教育集团开拓新的事业空间的锐利抓手。重视包括继续教育学院、计算机考试办公室、电中远程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哈佛办学项目等一系列非学历教育机构与项目的成长发展,将会刺激并带动学历教育、传媒技术、信息技术支持服务等其他板块的共赢发展。有法律系同志谈到,对于法律与行政系而言,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另一方面也要敢于正视现实,化解危机。例如,法学与法律专业的办学规模日趋下滑、专业萎缩不前,特别是法律专业眼看着就要到了关门的边缘。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办?课程模块化、学历教育非学历化,或许是我们走出困境的好办法。还有同志提出,我们能将课程做成(大小、难易、多少等)有可塑性、可控性,课程模块有自由组合度,那么,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开拓与发展的空间值得期待。

    三、关于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思考
    1、加强互动,相互支持
    利用电大十万学历生的优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例如在引进证书的选择时不仅继续教育学院参加,还可以让系部的老师等相关人员一起来确定。
    2、利用电大系统的优势
    有人认为要充分利用电大系统的优势,有人建议建立另外一个办学系统,大家普遍认为要充分发挥电大10万学生这个重要的资源的作用,发挥遍布上海的电大系统的作用。
    3、非学历领头,学历跟上
    学历招生萎缩是必然趋势,以前我们有一个思想:先搞好学历招生,再在学历生教育上开发非学历项目。有同志调研发现统计归纳有近25个所谓的“热门专业”,仔细分析这些“专业”只适合非学历培训。EBA的成功就是很好的典范。因此应该先着手搞好非学历,当非学历规模达到50万,甚至上百万的时候,再在这些非学历生身上开发学历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四、制约集团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问题
    1、对非学历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问题
    近两年集团相当重视非学历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大手笔的投入,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有点只重索取而轻培育的感觉;集团的非学历教育主要由计考、电中、继教、成职教、学习广场等五块组成。虽然每一块都做得不错,同时每一块也都有着自己的品牌,但是整体上缺少规划,无法形成合力。
    2、人力资源不足
    非学历教育要做大做强,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从现在的情况看,各个非学历教育的部门都存在人手不够的问题,特别是管理型和市场开拓型人才严重不足。
    3、体制和机制问题
    在体制方面,相关部门缺乏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如继续教育学院和学习广场等部门体制不顺;在机制方面,要在相关部门中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各部门参与非学历教育的活力。有些同志在调研中发现,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们很忙,但下面的人不忙。
    4、资源整合问题
    包括非学历教育内部资源整合和非学历教育资源对集团其他资源的利用和共享。集团还没有形成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整体合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沟通还是很不畅通,非学历教育各部门各自为政。电大十万学历生是一笔巨大的市场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阶段的非学历教育对广大学历生资源的挖掘,仅仅限于很少的一些课程,显然还是很不够的。

    五、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对策
    1、知己知彼,加强市场调研,总结集团和上海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了解和研究集团和上海在非学历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已有的教训,正确定位集团非学历教育的目标和策略。
    2、积极整合集团和电大系统资源,形成合力
    包括集团教学、传媒、技术服务三大板块的资源整合,非学历教育资源的内部整合。要充分运用电大的教师资源,将优秀教师推上“培训师”的岗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投身于集团非学历教育。如有系部老师提出结合新的申报纳税制度改革,可以与有关人才服务中心或机构联手,开设如“税收规划师”这样的证书培训,充分调动金融会计系与法律行政系教师的积极性并力求形成嫁接后的组合优势。
    3、要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
    电大十万学历生的优势应该是集团非学历教育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如何让电大学生参加非学历教育,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同时某些专业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的局限,暂时不适合开展学历教育的,我们可以先在非学历教育上进行试点,等时机成熟了再开设学历教育专业。再者,破除校内围墙,明确学历教育部门和非学历教育部门彼此的定位和分工,形成特定的联系渠道和沟通机制。而且,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与相关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关系,充分运用好集团的资源优势与10万学生的规模优势,尽可能地获取各种有利的条件,特别要重视和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深度沟通合作。
    4、打造品牌,形成优秀团队
    一是借助外力,引进证书等好的品牌,可以尝试打造集团非学历教育的“网上课堂”;二是自己已有品牌作用的发挥,如计考办项目,可以用连锁加盟等形式进行品牌扩张。在队伍及团队建设方面,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如电大教师中也有许多专家拥有资源,还有些已经就是培训师;另外还是要积极借助外脑,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到外面的培训机构、高校、行业等去发现和利用专业人才。
    5、利用集团所拥有的网络技术,提升非学历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非学历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应从今后业务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总体规划、科学设计,以现有校园网和总体网为基础,以现有的电大教学平台建设为依托,建立独立的、面向非学历教育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等为主体功能的信息网络化平台;逐步建立针对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和教育评价的监控管理系统。
    6、加大激励力度,创新培训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机制
    要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让非学历教育单位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直接面对市场。一是要在办事程序、管理政策等方面给予非学历教育倾向性支持,进行特事特办,不能错过市场机会;二是要形成灵活的机制,使非学历教育不局限在几个部门,吸引教师等进行项目开发,而非学历教育部门承担管理功能,积极推进相互合作。随着办学竞争的日益激烈,培训项目开发的平台在不断提升、难度也在逐年递增,因此创新培训项目开发与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形成多层次的培训项目开发机制。建立各种通道和激励机制使教学系、职能部门、分校、教师个体,甚至社会专业机构都能有机会和热情参与到培训项目开发中来,可以试行项目开发招标制和项目业绩提成制,形成部分非学历办学的政策特区,特别要鼓励那些具有明显行业依托和专业人才队伍优势的特色分校参与到“共研、共建、共享”的特色培训项目工作中来,形成若干个“共研、共建、共享”的特色培训项目。
    (2)实行企业化的运行机制。特别要在组织架构上要认真研究社会培训机构成熟经验,进行运作流程重构和再造,着重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广告宣传能力和办学服务能力,精心打造和凝聚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培训师队伍。
    7、大项目与小项目两条腿走路
    一是大项目的开拓发展,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政策的支持,做一些面广量大的培训和考试。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委托上海电视大学实施的对市民的计算机能力考核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上海电大也由此健康发展。但当前上海电大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既没有新的项目,原来计考办项目也一直在萎缩,值得我们思考和改变。二是小项目的开拓发展,以社会需要为目标,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做一些紧跟市场需要的培训和考试。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自主,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形成,职业教育出现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结合,政府办与社会办并存,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局面,社会力量办学与职业教育学校、成人教育办学已无明显的界限。
    8、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非学历教育,加大对非学历教育的投入
    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发展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只有相当的投入才有相应的产出,因此集团应加大非学历教育的资源建设。教育资源是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与合理开发。因此,我们觉得这里有两方面的资源,一是物力,二是人力。物力是指非学历教育设施的物质构成;人力主要是指承担非学历教育重任,使其对象健康成长、发展的教师。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发其创造潜质,塑造创造型人才,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了优质资源,才能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围绕在我们身边,才能让更多的学习者觉得学习这些资源有价值。当然这个投入不仅仅局限于财力的投入,还包括人力的投入,优秀人才的引进等。
    9、积极利用社会关系,充分发挥集团内外的各种潜在资源的效益
    集团是一个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单位,非学历办学要与企业、行业协会、社区等联合,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其他各省电大有很好的例子。
    10、采取精细化战略
    澳大利亚的TAFE的专业化非常强,“与其多挖井而不及泉,不如深挖一井”,强调做专做深,使得培训课程个性化,促进培训服务增值化。

建议上海开放大学(原上海电视大学)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地址:上海市阜新路25号 联系电话:(021)6502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