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开大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看开大

上海老年报:“她与家”系列丛书聚焦女性四类角色 做一个有魅力有智慧的“她”

上海老年报供稿2019-03-09设置

不说教不鸡汤“另眼”看自己

当婆婆发现家里装了摄像头

  罗梅的儿子很优秀,从小就是学霸,一路读到哈佛商学院。与同为哈佛高材生的女友结婚后,定居美国,还为父母在莘庄买了一套带有小花园的商品房。不过,罗梅和老伴想趁着刚退休身体还算好的几年里周游世界的计划,被孙子的诞生打乱了。

  第一次去美国带孙子的时候,小孩才8个月,儿媳交给罗梅几张写满了字的计划表,几点喝奶、几点喝果汁、几点睡觉……罗梅虽然嘴上答应,但行动上却按照自己的育儿经来:我随心所欲地养育儿子,不也带大了吗?儿媳自然知道婆婆没有按照时间表来,但并不吭声,到了罗梅第二次去美国照顾小孙女前夕,给家里装上摄像头。

  “说是为了家庭财产安全装的,其实也是在监控我是怎么管理宝宝的。”当罗梅回国后将这件事告诉自己的闺蜜们后,顿时引来了众人对这名儿媳的一致指责。罗梅却哈哈一笑:“一开始当然生气,还背着儿媳把儿子骂了一顿。但后来想想,我和这两个小的只是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罢了,目标一致,都是想让我们家的小朋友健康长大。在儿子家里,我只不过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援兵而已,怎么可以成为第二个女主人?”


百个事例全部来源真实生活

  罗梅的经历被上海市作协会员吴玫写进了《今天如何做婆婆岳母》一书。这本书和《今天如何做女儿》《今天如何做妻子》《今天如何做母亲》一起,构成了“她与家”系列丛书,书中的近百个故事全部来源于丛书作者吴玫、许晓青、祝平燕等亲身经历或是身边所发生的真实事情。

  家庭成员间如何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吴玫说,接到出版社的邀请后,她打开了电脑,里面存着的无数故事都是她十多年来潜心搜集来的,有的故事主角是她的亲人,有的是她的同事、朋友……“我本以为这些故事过了那么多年,可能过时了吧?然而打开细细一读,才发现绝大多数的事情在现在仍有共性——‘掏空’自己的母亲、与儿媳互相争锋的婆婆、被第三代‘套牢’的老人、‘嫌弃’母亲丢人现眼的女儿……”

  同时,又冒出了许多新时代中的新问题:女儿成了不婚族、父母想要卖房养老、去他国打拼几年不回来的儿子、热衷于和朋友在微信上秀照片“别苗头”的老妈……身为女儿、妻子、儿媳、母亲,他们会怎么做?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有着不同的处理态度,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吴玫说,书中的很多案例也许有着不那么完美的结果,甚至现实中的主人公仍然还是一团乱麻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聚焦当代女性在每个阶段身份转变时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分享有效的经验做法,指引女性对此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当然,对每一个案例,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议一议,也许,你能寻找到另外一种解决之道。”


“她与家”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她与家”系列丛书讲述的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事,但书中同样也有着能带给人启迪和思索的人和事,展现了女性的独立、担当和聪慧。

  比如吴玫的奶奶。老太太遇人不淑,丈夫因好赌被逐出家门,后在牌桌旁丢了性命,那年,她才40岁,膝下还有8个子女。孩子长大后,每人每月给她10元生活费,80元钱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可以过得很好,但她却坚持替人绗棉袄。70岁那年,没日没夜绗棉袄的老太太面对家人的强烈反对如是说:“想要告诉你们,我70岁了,也不是一个废人。随我的心意过自己的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王伯军表示,通过调研发现,市民对女性教育有广泛的学习需求,但市面上的教育类书大多侧重于女性作为母亲如何教育子女上,关注女性自身教育的很少,并且当前社区院校也缺乏相应的课程教材。在强调男女平等、接受同等教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女性特殊的成长规律增加专题内容,从而培养女性所特有的品格、气质与修养,这就是为何要编撰推出“她与家”系列丛书的初衷。“男女平等的实质是权利的平等、地位的平等、机会的平等,但强调男女平等,并不否定男女之间的分工。无可否认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女性往往会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她与家’这一课题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王伯军说。

上海老年报:“她与家”系列丛书聚焦女性四类角色做一个有魅力有智慧的“她”.pdf

最近信息
返回原图
/